环境监测技术专业

发布时间:2023-10-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方向)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专业代码600101

一、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问题我国已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2004,学校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设立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2022年更名为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了一大批符合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农牧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等单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环境监测类人才需求也正发生改变,只掌握监测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十四五”时期,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环境监测专业知识、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具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能力

掌握环境监测相关知识,具有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对环境污染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1. 专业素养

    1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职业素养和身心素质。

    2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环境监测类专业人才。

  2. 发展能力

    1良好的沟通、交流、合作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2业学生能够从事环境污染监测、评价、防治及恢复工作,成为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需求,本专业学生应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

    (一)基本素质要求

    1能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纪守法、具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3、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和服务意识。

    5、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知识要求

    1、能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能应用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式与政策、计算机、英语、心里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等文化知识。

    2能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能应用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室内环境监测、土壤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恢复生态、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等知识开展监测、评价、管理、防治及恢复活动。

    (三)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运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污染防治与控制技术和生态恢复等相关知识,能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具备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基本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四)职业态度要求

    1、具有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

       2、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3具有协作与沟通能力、观察判断与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主要课程

    环境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管理与环境法。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

    (一)学制:学制3年,修业年限36年。

    (二)学分:学生应修满110.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93.5学分,选修17学分。

    主要课程简介

    1、环境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修读对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

    课程内容:

    环境学课程是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多学科综合交叉渗透而成的新兴学科。该课程以环境与发展规律为依据,主要介绍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污染防治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初步掌握环境与发展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基本能力。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参考资料:

    2、环境化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4

    修读对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课程内容:

    环境化学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讲授基本知识、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并为培养21世纪环境专门人才应具备的两个基本能力(对人类社会行为及其与自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参考资料:

    3、环境监测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4

    修读对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

    课程内容:

    环境监测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对布点、采样、监测技能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为污染调查、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治理的效益评价奠定基础。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参考资料:

    4、环境工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4

    修读对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

    课程内容:

    环境工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人类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并同环境污染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是一门既有悠久历史又正在新兴发展的、独立的工程技术学科。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的处置与管理以及噪声等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环境治理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与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参考资料

    5、环境微生物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3

    修读对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环境化

    课程内容:

    环境微生物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生物化学的知识为基础,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大气处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病毒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生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注重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李宏

友情链接